眼下,我國疫情的形式仍然相當嚴峻。為了進一步指導地方做好疫情防控,根據第九版防控方案和“二十條”優化措施,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日前發布了《新冠肺炎疫情居家健康監測指南》(以下簡稱《指南》)等4個技術性文件。
非必要不外出、不限制共同居住人員的活動、做好必要的生活保障和關愛服務…
就讓我們跟隨小編的腳步,從5個問題帶你讀懂這份官方指南。
一、科學精準防控,《指南》讓哪些操作更有依據?
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一年多來,演變出了多個亞分支,隱匿性更強,傳播速度也更快。
國家疾控局監督一司司長程有全在11月29日召開的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介紹說:“針對一些可能的風險環節,聯防聯控機制綜合組專門制定了4個技術性文件,提出了防范應對措施,只要各地嚴格落實到位,就可以有效降低疫情風險。”
在適用對象方面,《指南》明確,包括結束閉環作業的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新冠肺炎感染者出院(艙)人員及其他經專業人員評估需進行居家健康監測的人員。
中國疾控中心傳防處研究員王麗萍表示,高風險崗位從業人員主要指從業過程中暴露及感染的風險比較高的人員,包括與入境人員、物品包括進口冷鏈貨物、環境直接接觸的人員;集中隔離場所的工作人員;定點醫療機構和普通醫療機構發熱門診的醫務人員等等,這些人員都需要閉環作業,嚴格落實個人防護和核酸檢測。
社區服務方面,《指南》要求街道(鎮)、社區(村)工作人員要加強摸排和信息登記,及時掌握返回屬地居家健康監測的人員信息。
對于居家健康監測人員的管理,《指南》則強調居家健康監測期間,本人要嚴格落實非必要不外出,如就醫等特殊情況必需外出時做好個人防護。
“《指南》不僅分層更清晰,而且更人性化,在防控疫情的同時保障人民生活正常進行,也更便于基層人員去落地和實施,進一步做到疫情防控工作有依據、操作有規范。”西安交通大學第二附屬醫院呼吸與危重癥醫學科主任醫師劉昀說。
二、不限制同住人活動,會導致傳播風險嗎?
居家隔離醫學觀察和居家健康監測,雖都是“居家”,但也有區別!
“兩者很大的一個不同,就是居家健康監測不限制其共同居住人員的活動。”王麗萍介紹說。
居家健康監測期間不限制共同居住人員的活動,是否會造成新的傳播風險?劉昀認為,這種情形下家庭共同居住人員感染風險較低,如果做好自身的安全保障是可以正常生活的。“優化后的措施更人性化,更能保證大家的正常生活和工作。”
三、居家健康監測期間,“必要外出”包括哪些情況?
根據《指南》,居家健康監測期間,本人要嚴格落實非必要不外出,如遇就醫等特殊情況必須外出時應做好個人防護,規范佩戴N95/KN95顆粒物防護口罩,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四、除就醫之外,居家健康監測期間,“必要外出”還包括哪些情況?外出買菜行不行?
“居家健康監測在一定程度上相當于居家隔離,但有就醫、做核酸等特殊需要,可以在采取安全防護措施的情況下有限度外出。”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有關專家表示,居家健康監測期間外出買菜的情況不屬于必要情況,但各地各社區應該加強物資供應保障。
五、居家健康監測期間,做好自身防護有哪些“招”?
在疫情面前,“每個人都是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居家健康監測期間,居家健康監測人員及共同居住人員應如何做好防護,減少病毒傳播風險?
多地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專家提示,居家健康監測人員應選擇在通風較好的房間居住,盡量保持相對獨立,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使用單獨衛生間,避免與其他家庭成員共用衛生間;盡量不與家庭成員共用生活用品,避免與家人密切接觸,用餐時提倡分餐制。另外,居家環境應保持通風,環境衛生清潔。
同時小編建議各位讀者,關注家庭成員,特別是老年人的健康狀況,做好健康檢測!